诞生在合浦这片深厚历史文化的土壤上,南珠已不只是一个小小的装饰品,更成为了合浦2000年历史中的一个重要符号,百姓生活的疾苦南珠向你诉说,动荡变换的经济南珠为你体现;歌唱生活的歌谣,南珠成为了主题;改革开放的辉煌,南珠成为了标志。
在这片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上,人们用南珠装点美好的生活,用南珠寄托美好的理想和期盼,人们把美好的语言送给了南珠,形成了特的南珠文化。下面列举几个历史人物,跟合浦,跟南珠是有缘分的:
明代的福建莆田进士林兆珂,是嘉靖年间两广总督林富之孙。他在万历十八年(1590年)任廉州知府。他写了一首《采珠行》,真实地再现了他的所见所闻:“骊龙惊徙鲛人愁,冯夷海若声咻咻。大清明月薄蟾蜍,诏书南下大征珠。倏忽狂风吹浪起,舵折帆摧舟欲圮。哀哀呼天天不闻,十万壮丁半生死。死者长葬鱼腹间,生者无语摧心肝。蛟鳄磨牙竟相向,积血化为海中丹。”多凄惨的一幅海上搏命图啊!珍珠虽然光彩夺目,价值连城,但是在古代,它是用命换来的。
合浦珍珠历经磨难,可谓九死一生。但可能是上苍的照顾吧,合浦珍珠在危急关头总有人无怨无悔,伸出双手,给它以呵护,使他渡过难关。
陶璜好象就是这样一位上天派来的使者。
三国孙吴时期,是历史上合浦珠禁厉害的年代。这主要是孙权把合浦珍珠当作他的重要抗敌资源的缘故。这固然为孙权在政治斗争争取了主动所需要的,却也给合浦老百姓,尤其是给珠民生活带来了灾难。
陶璜智勇双全,体恤百姓,受任交州总节时,为安邦而南征各地,开置三郡及数十县之多,他战功卓著被拜将封侯。他还对合浦珍珠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。他上书朝廷,陈述合浦郡土地瘦瘠,没有农田可耕,百姓一向只靠采珠为业,而朝廷衽珠禁无异于断绝了百姓的生活来源。而且朝廷征调数额过高,地方的上调任务难以完成。如此一来,对地方是一个无法完成的负担,对国宝合浦珍珠也是一种毁灭。因此,陶璜建议把珍珠定为三个等级,分别处理。具体办法是:一等品征二留一,二等品征一留二,下等品免除调征。同时允许在非采珠季节的每年十月到次年二月,准许商旅往来自由贸易等等。
陶璜的这个建议,切实可行,既考虑到朝廷的利益又照顾到老百姓的生活出路。建议被朝廷采纳了之后,合浦在经历了65年的的生产低谷后又开始恢复了元气,珍珠的贸易也出现了生机。
对于陶璜这样的好官,老百姓衷心拥护。当陶璜死时,合浦“举州号哭,旭丧慈亲”。可见,人民对于好官,从来是感激有加的。
明朝李逊,于景泰五年(145年)任廉州知府。他仰慕前人孟尝的德政,为政也取法于孟尝。施政行法,体恤百姓。为百姓所欢迎。而当时合浦的珠池太监谭纪扰乱法纲,为害百姓。为官正直的李逊对谭纪的行为予以阻挠,致使谭纪怀恨在心,捏造事实向当时的皇帝英宗诬告李逊。英宗偏信太监谗言,派人将李逊逮捕回京城,投入了锦衣卫的大狱。进了大狱的李逊却不畏惧,不折不挠向英宗控告谭纪在合浦所犯之罪行。英宗只得将太监谭纪从合浦召回京城,与李逊当面对质。在李逊将谭纪的大量罪行公诸于众的时候,谭纪哑口无言,只得俯首服罪。而李逊也得复官回原职。
与李逊同一朝代的两广总督林富,为了让经受多年滥采滥捕的南海珠池得以休养生息,上奏停止采珠活动。林富上奏的同时也明白,停止采珠的关键并不在于停止,而在于朝廷派下来的专差太监为非作歹。有专差采珠太监在合浦一天,采珠的活动就不会真正停止,采珠太监在地方上狐假虎威,在老百姓头上作威作福的日子就不会停止。他在奏本上列举了专差采珠太监的种种劣行。终于使朝廷先后两次革除了设置在两广的专差采珠太监。
宋朝的廉州太守危祜,为官清正。有一下属为巴结他,曾送他一柄镶嵌有名贵南珠,不但生风清爽而且可祛病明目的精致扇子。危祜拒绝了。他说自己身为廉州太守,如果摇着这样一把由珠民性命换来的珍珠扇子,视察民情,接见百姓,那简直就玷污自己的清名了!
明朝嘉靖年间的廉州知府徐柏,到任时只有随行的老家奴,书童及少许行李,离任时,带走的东西也一件不多,走时他甚至要欢送的人检查自己的行李。真是廉洁得可爱。也正是因为这些人的存在,南珠才得以拂去它上面的尘埃,光彩照人!
合浦地杰人灵,两千年的历史让它有足够的时间去打造自己丰富而又特的地方化。古韵丰厚的文昌塔见证着沧海桑田的变迁;宁静幽雅的海角亭讲述着文人墨客的逸闻趣事;还有那巧夺天工的大士阁更是显示出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。让人惊叹的是那些散落在郊外上万座古汉墓,足以让你想象合浦2000多年前的繁华与昌盛。